□陳木辛(媒體人)
剛剛過去的5月,有關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的負面信息不斷曝出,北京市更是在10天內查處了3家核酸檢測機構。事關疫情防控大局,社會關注度高,官方處理和回應也比較及時。后續,北京還會對可疑病例和陽性樣本檢測全流程追溯,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的質量監管。事實上,影響核酸檢測質量的,不僅僅是檢測環節,采樣環節同樣重要,應徹底深究核酸檢測各環節的漏洞,加強全鏈條質控。
第三方檢測機構出現問題被曝光,實驗室環節是主要風險點。從已披露的信息中可以看到,有機構超能力承攬檢測業務,造成超過承諾時間出具檢測報告,甚至出現“假陽性”報告;有機構稀釋樣本進行多管混檢;還有機構將未檢測樣本謊報陰性……除了為降低成本而故意為之,操作不規范、樣本受到污染、耗材質量不達標、實驗室內環境污染以及檢測機器維護不到位等,都可能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,出現“假陽性”“假陰性”的情況。相關案例的曝光,應當引起核酸檢測機構和監管方的高度警覺,必須嚴格審視和監督實驗室的運營狀態,對發現的問題展開問責和整改,從而堵住檢測漏洞。
核酸采樣環節同樣存在質量安全隱患。近日,北京一核酸檢測點因樣本保存液過期被處罰。還有核酸檢測機構在巡檢中發現,有采樣人員持假護士執業證上崗。相比這些不易被發現的風險點,也有居民從自身體驗出發,對采樣方法產生質疑。目前大規模人群核酸篩查時多采用咽拭子采樣,采集咽拭子的具體位置是在咽峽兩側、扁桃體隱窩以及咽后壁。然而,很多人反映被采樣的部位五花八門。有醫務人員直指,在舌面、牙齦、硬腭或者軟腭上沾一沾、擦一擦是緣木求魚。另外,有人反映,個別采樣人員并沒有做到每次采樣后都及時手消。此前還有曝光的視頻顯示,有采樣點工作人員提前批量拆封采樣棉簽。
采樣質量直接關乎檢測結果,進而影響對疫情的判斷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采樣工作看似簡單,實則涉及防護服穿脫、樣本采集、環境消殺等多個環節,每個環節又涉及多個步驟,確保每個環節、每個步驟規范操作至關重要。當前,為滿足大規模采樣需求,多地、多個機構面向社會啟動了核酸采樣員招募工作,做好采樣人員崗前培訓和采樣過程質控,應當成為相關部門和機構的重要關切。
核酸檢測的獲利預期,讓一些新成立的檢測機構雨后春筍般地出現。在國家集采和業內競爭加劇的雙重作用之下,核酸檢測的利潤率有所下滑,個別核酸檢測機構因此鋌而走險。對這些機構,理應依法嚴懲,以起到震懾作用。而對于大部分核酸檢測機構的監管,還是要聚焦標本“采得到”“不變質”“測得準”等環節,對采送檢報全流程嚴格管理,確保核酸檢測質量安全。
需要提醒的是,當前,大城市正逐步建立15分鐘核酸“采樣圈”,可能會有更多第三方檢測機構進入這一領域。做好源頭質控,從一開始就仔細甄別入場企業的資質水平,防止有人渾水摸魚,無疑十分重要。
Letou乐投